由佳士得美術學院主辦的國際研討會將首次來到亞洲,於2020年11月26至27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與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會同期舉行。
此次大會是第三屆「國際藝術與市場」系列研討會,首屆研討會以「創造市場,收藏藝術」為題於2016年在倫敦召開,第二屆研討會則圍繞「藝術中的女性自主」主題,於2018年在紐約舉行。
本屆會議將從歷史與當下的雙重角度,探討中國藝術生態系統對全球的影響。
藉此會議徵集,我們誠邀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會議提案,從跨國家、跨歷史的多元視角審視中國對藝術的貢獻。以下主題均可納入研討範疇:文化交流、藝術的融匯與挪用、藝術作品的流通、收藏關係網、品味與價值的經濟意義,以及當今的藝術市場。
會議為期兩日,首日為分會主席與講者設晚宴。
學術分會提案召集
分會須結合當前的學術研究,探討與中國藝術市場相關的任何議題。分會提案可圍繞下列四大主題中的任一專題展開:
亞洲與國際藝術收藏
- 中國的品味與收藏:歷史傳統
- 中國與日本:早期的跨文化交流與收藏趨勢
- 中國藝術收藏在海外的發展
- 收藏團體角色的演變:人際關係網與影響力
- 1990年以來,藝術收藏在中國復興:變化中的品味與價值受到衝擊
- 當今中國的藝術品味與收藏趨勢
中國的藝術發展與藝術傳統的交流
- 絲綢之路內外:沿中外貿易路線向外傳播的中國藝術
- 出口藝術:中國對歐洲藝術與設計的影響
- 20世紀上半葉的北京與上海:西方藝術與設計運動的影響
- 海外華裔藝術家群體及其對西方藝術界的體會
- 中國對西方藝術的需求現狀與未來方向
藝術市場
- 中國與歐洲藝術商在市場發展中的角色及其國際人脈
- 海外中國藝術品拍賣:國際差異、衝擊與市場影響力
- 1950–1980年代藝術作品的市場行情
- 傳統文人藝術門類中,中國現當代美術與裝飾藝術的交易與收藏
- 中國拍賣行的擴張與影響力
- 新的交易平台與技術,及其在當今中國藝術市場的應用
策展的進步與亞洲博物館的崛起
- 中國境外的公共展覽與展會:博物館在定義品味與鑑賞中的角色
- 19–20世紀,世界博覽會在向廣大公眾推廣中國藝術品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
- 私人博物館在中國的崛起:新方法與收購策略
分會提案截止日期:
歡迎各學科學者與藝術界專業人士報名提案,參與研討分會。各分會時長115分鐘(每篇論文20分鐘,共計4篇)或90分鐘(每篇論文20分鐘,共計3篇)。
歡迎提交分會與論文的完整提案,並列明每篇論文的題目與指定講者;或僅以分會提案報名,提案通過後再另行征文。您也可以提交小組座談會或專題討論會提案。
分會提案須包括(英文或中文輔以英文):題目、摘要(不多於300字)、召集人姓名與聯系方式、召集人簡歷(不多於2頁)。請於2019年10月15日前點此處提交分會提案。提案表填寫指南請點擊此處查看。
單文霖博士(Véronique Chagnon-Burke)
紐約佳士得美術學院學術總監
施雅睿博士(Cecily Hennessy)
倫敦佳士得美術學院學術總監
毛國靖(Sara Mao)
亞洲佳士得美術學院總監